对比中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2020)

引用 2|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旨在对比中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以下分别简称"中国标准"、"美国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方法:连续入选4家大型心脏中心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中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研究首先比较中美标准对入选患者的推荐结果.之后按中国标准推荐,将两种标准推荐不一致的患者划分为适宜组、不适宜组和可能适宜组,并根据实际接受的治疗将各组人群进一步划分为血运重建患者和药物治疗患者进行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和再发心绞痛入院.结果: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连续入选616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根据中国标准,1.3%(80/6165)未得到推荐;根据美国标准,46.2%(2851/6165)未得到推荐;47.0%(2900/6165)中美标准推荐不一致,其中95.0%(2756/2900)术前未行负荷试验.在中美标准推荐不一致的2900例患者中,911例根据中国标准适宜血运重建,血运重建与1年MACCE无显著相关性(校正后HR=0.91,95%CI:0.53~1.57,P=0.74);504例根据中国标准不适宜血运重建,血运重建与1年MACCE无显著相关性(校正后HR=1.15,95%CI:0.33~3.97,P=0.82).结论:与美国标准相比,中国标准临床场景覆盖率更高,适用性更好.在中美标准推荐不一致的患者中,遵循中国标准推荐进行决策与1年预后的改善无显著相关性,中国标准对"未行负荷试验"患者的推荐可能仍需进一步论证和优化.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