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患儿3年后临床转归分析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201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3年后临床转归情况。[方法]收集47例于2006~2009年确诊为过敏性紫癜伴或不伴肾炎患儿,进行相应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3年后其临床转归。[结果]目前无肾损表现者32例(68.1%),8例(17.0%)有尿轻度异常,7例(14.9%)有活动性肾病,无一例出现终末肾病。按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组:预后好者9例(100%);中度组:预后好者16例(89%),预后差者2例(11%);重度组:预后好者13例(65%),预后差者7例(35%),临床分组的临床转归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临床表现越重,预后越差( P =0.047)。消化道、关节、腹部受累和血象改变,C4、IgG、IgM值在肾炎和非肾炎两组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肾炎组C3值较非肾炎组低( P <0.05);Ig A值较非肾炎组高( P <0.05)。初次发病时25例(53.2%)患者行肾穿刺病理活检,14例ISKDC Ⅰ~Ⅱ级的患儿中4例(28.6%)预后差,11例ISKDC Ⅲ~Ⅳ级的患儿4例(36.4%)预后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8)。[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转归情况与初发临床临床表现的轻重有关,因此临床表现重者更应引起重视。可能与补体C3降低和免疫球蛋白Ig A升高有关,但与病理分级无关。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urpura,Schoenlein-Henoch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