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Electronic Edition)(2020)

引用 3|浏览14
暂无评分
摘要
2019年12月起,中国及境外陆续发现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最终明确引起此次疫情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广泛分布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1].已发现有两种β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过去20年里造成了10000例以上感染病例,其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死率为10%,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死率为37%[2].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似乎比以往传播更快,范围更广.截至2020年2月10日,中国累计确诊病例42708例,疑似病例21675例,死亡1017例,而且病例数仍在不断快速增加,国外也相继出现了确诊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传染源仍在进一步研究中,除了确诊患者外,已有大量临床证据表明疑似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其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14 d,传播能力强.其传播途径多样,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3-5];随着聚集性发病、社区传播、医护人员感染病例的出现,COVID-19表现出较强的人传人流行形式,且人群普遍易感[6-9].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一旦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需立即集中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0-11].但是缺乏人际交流和针对性心理干预的隔离容易导致此类人员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12].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