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2015)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作用后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 将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分别放人20%雷丸、1%阿苯达唑和0.04%吡喹酮培养液中.37℃培养18h,清洗后用戊二醛固定,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构变化并记录结果.试验以含5%猪胆汁的0.9%NaCl溶液为空白对照. 结果 空白对照组囊尾蚴头节翻出,顶突闭合,周围有短索状皱壁;吸盘内壁形成纵型邹褶,外缘有环形和结节状邹褶;颈部皱褶规则整齐,微毛有棘样尖端;囊部表面呈珊瑚礁状,表面密布微毛,微毛密集、细长连呈网状.雷丸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伸出囊体,水肿严重,顶突呈火山口状,索状皱壁消失,皮肌僵直坏死;吸盘肿胀破损,基底部变厚,横向皱褶消失;颈部皱褶变宽,裂沟加深,有颗粒状物附着,微毛消失,出现溶蚀状孔;囊部表面溶蚀状,僵直坏死,有许多溶蚀状小孔,微毛脱落.阿苯达唑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伸出囊体,顶突收缩,有环形皱褶,皮肌老化,吸盘无明显变化,吸盘内壁有纵型邹褶,外缘有环形皱褶;颈部裂沟增宽,有残留的微毛结构,出现溶蚀状小孔;囊部表面呈丘壑状略平坦,皮肌外观柔和,有许多溶蚀状小孔,可见微毛基部残留结构.吡喹酮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未能翻出;颈部裂沟增宽,微毛消失,皮层变薄,表皮有薄壁空泡结构,有透明杆状物附着;囊部表面凹凸不平溶蚀状,有许多溶蚀状孔,微毛结构消失,有杆状分泌物附着. 结论 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均有破坏作用,3种药物对囊尾蚴表面形态结构的破坏强度以吡喹酮最强、最快,雷丸次之,阿苯达唑最弱.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