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数据探讨中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Medicine)(2020)

引用 7|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为失眠的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三大中文数据库,进行查重并依据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中治疗失眠的有效方剂信息,根据文献报告的用药频次、分类、归经、五味、药性进行描述性统计.分别使用SPSS 20.0和R 3.3.2软件进行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中医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结果 研究共纳入518篇文献,包含231味中药(615条中药方剂).药物功效排名前五位为补虚药(49味)、安神药(15味)、清热药(33味)、利水渗湿药(11味)、活血化瘀药(17味);中药出现频次排名前五位为酸枣仁(418)、甘草(348)、夜交藤(242)、茯苓(232)、当归(231);药物归经排名前三位为肝经(123,53.25%),胃经和肺经,频次均为81(35.06%);药物按五味排名前三位为甘(136味中药,58.87%),苦(106味中药,45.89%),辛(85味中药,36.80%);药性分类中温性(83味中药,35.93%)的使用频次最高.聚类分析发现中药治疗失眠,酸枣仁多用作君药,甘草多为使药,同时配伍祛瘀、行气、化痰类药,这与高频用药的结果相一致.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物组合为远志配伍酸枣仁、夜交藤配伍酸枣仁、茯神配伍酸枣仁、远志联合甘草配伍酸枣仁.结论 中药治失眠常以补益安神为主,兼以清热、祛湿、活血、理气为主要治法.药物使用以安神药和补虚药为主,中药多归肝经,用药以温性和甘味为主.失眠的常用药物组合多用到入肝经养肝血的酸枣仁,同时配伍远志、夜交藤、茯神和甘草.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