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脏储备功能与有效血流量探讨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特点

World Chinese Medicine(2020)

引用 2|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有效肝血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肝脏功能代谢角度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四诊信息及"以方测证"归纳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有效肝血流量(EHBF)、Alb、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的组间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占48.46%.不同中医证型间ICG-R15、EHBF、Alb、PA、PT、Child-pugh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G-R15、Child-pugh分值呈现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呈现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在肝肾阴虚证中呈现随Child-pugh分级降低而下降的趋势(P=0.008).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肝有效血流量与中医证型的演变分期具有一致性.肝肾阴虚证的有效血流量具有随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而减少的趋势.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