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年成都市某哨点医院儿童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Information(2020)

引用 2|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成都市2015-2018年儿童流感病原学特征,为制定儿童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某哨点医院2015-2018年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标本中流感病毒核酸并分型.描述性统计流感病毒在流感样症状患儿中的检出率和各个亚型或系的构成比,确定不同年份的流行毒株和优势毒株,分析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比较流感病毒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分布情况.结果 共采集4144份0~14岁流感样症状患儿标本,其中核酸阳性671份,总阳性率16.19%.其中,检出新A(H1)195份(29.06%),A(H3)197份(29.36%),B(Victoria)138份(20.57%),B(Yamagata)141份(21.01%).4个年度的流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1.80%、20.72%、23.77%和8.40%.2015-2017年病原流行均呈双峰态,新A(H1)、A(H3)和B型交替流行.<3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为7.30%;6~1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30.85%.结论 除2018年夏季外,监测年度内每月均有流感检出.其中新A(H1)和乙型流行高峰主要为冬春季,夏秋季流行高峰主要为A(H3).6岁以上学龄儿童是最容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应加强防控.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