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分析与思考——以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专业人员因公出国(境)任务为例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2020)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专业人员过去15年(2003-2017年)因公出国(境)任务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以往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方法 通过查阅档案、公务访谈、座谈和资料查询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环境所在过去15年因公出国(境)任务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主(58.2%,89/153).出访人员主要集中在空气污染与健康(34.5%,81/235)、饮用水与健康(13.6%,32/235)和气候变化与健康(11.9%,28/235)3个学科(领域).大多数出访人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81.3%,191/235),出访经费多数由邀请方承担(60.1%,92/153).出访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比较高(70.8%,114/161).分层分析显示,3个五年间(2003-2007年、2008-2012年、2013-2017年)年均出访批次(F=0.97,P>0.05)、出访人数(F=3.55,P>0.05)以及3个主要学科(领域)的年均出访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6、2.08和2.96,P>0.05),而环境所本单位经费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3,P<0.01).结论 环境所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日益频繁且效果逐步凸显.但出访人员学科(领域)和技术职称分布不尽合理,出访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议今后进一步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效果评估,促进学科(领域)和人才队伍均衡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