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肺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特征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Healthcare(2019)

引用 1|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晚期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晚期或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410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过增强免疫组织化学(V-IHC)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表达状态.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转移部位,ARMs法检测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等基本资料,总结分析ALK基因融合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筛选非小细胞细胞肺癌ALK阳性患者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41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Ventana-IHC显示35例ALK阳性,阳性率为8.5%(35/410),同时检测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为201例,突变率为49.0%(201/410),ALK基因融合发生率在EGFR阴性肺腺癌患者中占16.7%(35/209).本组ALK阳性患者年龄在29~78岁,中位年龄52岁;男性15例,女性20例;初发时脑转移6例,肝转移7例,肾转移2例,腹膜转移2例;一线经含培美曲塞化疗18例,其中15例进入二线克唑替尼治疗,克唑替尼有效率46.7%,无进展生存期(PFS)6.2月;一线克唑替尼治疗17例,有效率63.3%,PFS 10.8月.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ALK基因融合是继EGFR基因突变后的又一驱动基因,其临床发病年龄更轻,更容易出现脑、肝和肾等部位的转移.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