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2-2016年非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发病率的敏感度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2017)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报告和排除标准的参数设置对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Non-polio acute flaccid paralysis,NPAFP)病例报告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敏感度分析方法,假设在不同的AFP病例报告和排除标准下,计算NPAFP病例报告发病率的波动情况.结果 2012-2016年北京市NPAFP报告发病率在1.55/10万-2.28/10万之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8/10万.若未开展现场核实诊断而未排除任何不符合报告标准的病例,各年报告发病率将上升至2.48/10万-4.09/10万之间,平均报告发病率上升至3.24/10万;若现场核实诊断不准确,未排除部分不符合报告标准的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均上升至2/10万以上.若仅报告同时满足三个急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各年报告发病率均下降至1/10万以下;若仅报告同时满足两个及以上急性麻痹症状的病例,2012-2015年报告发病率均下降但可达到1/10万的要求,2016年下降至0.83/10万.结论 对疑似AFP病例是否开展高质量的现场核实诊断以及采取不同的AFP病例报告标准将大大影响NPAFP报告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AFP病例报告标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重视开展疑似AFP的现场核实诊断,加强非AFP病例的排查工作.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