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大珠山遗址晚更新世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2018)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大珠山遗址是青岛市首个具有地层依据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我国沿海地区的旧石器考古材料,更对探讨早期人类的生存适应和迁移扩散等问题具有深远意义.解译遗址中的环境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当时人类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花粉和磁化率等指标,重建了该遗址所在区域的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大珠山遗址的光释光年龄为65.7-52.9ka,对应MIS4-MIS3c;2)从MIS5b到MIS3b (86.0-45.0ka),区域植被经历4个演替阶段,依次为落叶林草原、落叶阔叶林草原、温带草原和疏林草原,其反映的气候趋势与区域背景下的环境变化过程基本一致;3)MIS4-MIS3c期间迅速回暖的气候,稳定适宜的生存环境,均为早期人类的活动提供良好的生态背景.随后气候转冷,海岸线后退,该地区的人类遗存明显减少,可能指示人类活动减弱或者迁出.这种不同时期内的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表明气候主控下的生存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近海地区早期人类的适应策略.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