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损伤模型的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对比分析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20)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地震损伤评估时,使用不同的构件损伤模型和结构损伤指数加权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整体损伤指数各不相同.为便于学者们快速合理地选择模型和方法来准确评估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程度,本文使用OpenSees对9个RC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对比了6个构件损伤模型和3种结构损伤指数加权方法的差异性,改进了杜修力加权方法,并分析了结构层数和设防烈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Chung加权方法、欧进萍加权方法和本文的改进杜修力加权方法适用于层损伤指数由低楼层向高楼层递减的RC框架结构,杜修力加权方法会放大此类结构地震损伤程度;(2)基于变形或能量的单参数模型对结构地震损伤评估不准确,基于变形和能量的双参数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位移首次超越破坏和能量累积损伤破坏的统一性,Park-Ang模型和牛荻涛模型对结构地震损伤的评估较为合理;(3)轴压比不变时,结构层数增加会降低结构抗震性能,在各自设防烈度对应的小震、中震和大震下,其相对抗震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7度、9度和8度设防结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