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过程方案对PM2.5预报的敏感性试验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S(2020)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利用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选择2015年12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大范围空气污染过程,在采用同样化学方案条件下,针对模式中不同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方案开展了地面PM2.5预报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展示此次PM2.5污染的演变过程,与实况也较接近,但对青海经宁夏至内蒙的PM2.5高值区出现了漏报现象,这可能是模式外边界未对污染物做更新所致.对地面PM2.5的预报,各物理过程的敏感度不同,边界层(含近地面层)过程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积云对流及微物理过程的影响,不同的参数化方案会造成不同的预报误差.边界层过程QNSE和与其配套的近地面层方案的组合是预报的较佳组合;而TEMF和与其配套的组合以及ACM2和Pleim-X的组合则不佳.合理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有助于提高PM2.5预报质量.模式预报对排放源也有适应过程,其Spin-up时间较气象要素长.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