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北京城区不透水地表盖度变化及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17)

引用 2|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基于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LandsatTM影像及夜间灯光数据,设计了集成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算法和多源遥感数据估算亚像元级不透水地表盖度的技术方案,采取适用于典型温带半干旱地区的ISP(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age)提取方法,提取2001年和2011年北京城区不透水地表盖度,并将不透水地表盖度分为3类,ISP为10%~60%的区域为低密度区,60%~80%的区域为中密度区,大于80%的区域为高密度区.同时采用单窗算法反演2001年和2011年地表温度,对2001-2011年北京六环以内城区不同环路区域ISP发展趋势,以及其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城区的不透水地表盖度变化主要集中在低密度区域,与之相比,中密度区域和高密度区域不透水地表盖度变化不大.2001-2011年来北京五环以内区域由于城建区较多,整体不透水地表变化并不明显,主要变化区域集中在五环至六环以内区域,其中低密度区增长明显,中密度区和高密度区主要增长集中在东部,可以看出,近年来五环至六环以内区域发展迅速,城建区范围不断扩大.(2)相较于2001年,2011年北京市中心地表温度明显上升,高温区聚集程度更为明显.其中四环以内地表温度与周边区域地表温度相比,温差明显增大.(3)通过对比2001年和2011年各密度区平均地表温度发现,相较于2001年,2011年北京市六环以内城区各密度区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更大,城市热岛效应更为明显.(4)2001年和2011年北京城区各环路区域内不透水地表盖度与地表温度均呈正相关.四环至六环区域,地表温度随不透水地表盖度变化的趋势相近.ISP在10%~20%的区域,地表温度随不透水地表盖度增高而上升的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ISP大于20%的区域地表温度上升速率下降,且趋于一致.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age,land surface temperature,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CART algo-rithm,correlation analysi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