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Extension
WeChat Mini Program
Use on ChatGLM

北京的“声音”:1927-1937年北京广播电台与市民生活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2020)

Cited 0|Views17
No score
Abstract
近年来,历史人类学家对中国乡村地区祭祀、祈神、节庆、婚嫁等活动中声音文化的研究已不鲜见,学者们探讨了声音境域、声音表述、声音目的、声音承载内涵等,还原了声音蕴含的历史文化内容[此类活动中的声音以音乐居多,因此一些学者也称之为“音声”,指一切仪式行为中听到的声音,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音乐.“音声”的说法来自唐代,《新唐书》(卷第二十二志第十二)记载:“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声音”文化的研究,促进了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的深度结合,为历史人类学家开辟了全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总体而言,目前史学界关于城市“声音史学”的研究较为薄弱,关于民国时期无线广播电台的研究多集中于传播学范畴之内,大多是对民国广播电台的一般性梳理.对北京广播电台,特别是对其节目内容、功能、对市民生活影响的研究较弱(参见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陈尔泰:《中国广播发轫史稿》,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陈尔泰:《中国广播史考》,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等).本文以1927-1937年间北京的电台广播“声音”为研究主体,探讨北京“声音”载体、声音类节目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More
AI Read Science
Must-Reading Tree
Example
Generate MRT to find the research sequence of this paper
Chat Paper
Summary is being generated by the instructions you 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