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反应性对使用比伐卢定抗凝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

Zhonghua xin xue guan bing za zhi(2021)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性及其他临床相关因素对使用比伐卢定抗凝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1年发生不良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阜外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择期PCI,术者考虑为有高出血风险并使用比伐卢定抗凝,且有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的患者632例。使用TEG检测血小板反应性,记录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最大振幅(MA ADP)值。根据MA ADP值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血小板低反应性(LTPR)组(MA ADP<31 mm,229例)、血小板正常反应性(NTPR)组(31 mm≤MA ADP≤47 mm,207例)及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组(MA ADP>47 mm,196例)。研究终点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MAC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卒中和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出血定义为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3和5型出血。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使用比伐卢定抗凝的择期PCI患者术后发生MACCE和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32例患者,年龄为(68.3±10.0)岁,其中男性423例(66.9%)。632例患者均完成了1年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生MACCE 48例(7.6%),出血事件11例(1.7%)。LTPR组、NTPR组和HTPR组间MACCE[8.3%(19/229)比6.3%(13/207)比8.2%(16/196), P=0.68]及出血事件发生率[1.8%(4/229)比2.9%(6/207)比0.5%(1/196), P=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TPR不是MACCE的独立影响因素( HR=1.25,95% CI 0.67~2.30, P=0.49),仅提示外周血管病史为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HR=2.47,95% CI 1.19~5.11, P=0.02)。LTPR不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 HR=1.35,95% CI 0.39~4.66, P=0.64),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外周血管病史( HR=3.95,95% CI 1.03~15.22, P=0.05)和血红蛋白水平( HR=0.96,95% CI 0.93~0.99, P=0.01)。 结论:对于使用比伐卢定抗凝的择期PCI患者,未见血小板反应性与术后1年MACCE及出血事件相关,而外周血管病史是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管病史和低血红蛋白水平是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Bivalirudin,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latelet reactivity,Prognosi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