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异的地理影响及其生态修复模式—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1)

引用 2|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脆弱性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科学的核心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引入"投入-产出"效率理论,构建"社会-经济-生态—压力-状态-响应"的村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采用数据包络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地理探测器和层次聚类模型分析该区184个行政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及其地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熵权集结交叉的"投入-产出"效率模型对村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和精确性,2018年行政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脆弱性均值为0.583,社会子系统脆弱成为限制该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降低的重要原因.(2)距上海市中心距离、距淀山湖距离、距青浦区中心距离和水域面积成为影响该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4种主导地理因素,其地理影响力呈现系统结构空间差异和种类属性替代及程度转化.(3)依据地理因素影响力聚类分析将该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地理因素空间耦合模式分为10种,多地理因素耦合模式是主要决定类型,呈现中部多因素主导和两侧单因素主导并存的多元环状地域决定格局;且研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10种修复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可行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集"严格保护和大力发展"冲突区域的乡村空间重构、区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更多
关键词
social-ecological system,vulnerability evaluation,efficiency,geographical factors,geographical impact modes,ecological restoration,Qingpu District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