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措施与施氮量对旱作玉米产量及土壤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于2018-2019年依托甘肃农业大学旱作综合试验站2012年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4种耕作措施[翻耕(T1)、旋耕(T2)、深松耕(T3)与免耕(T4)]和2个施氮水平[基施纯氮200 kg·hm-2(N2)、基施纯氮200 kg·hm-2+拔节期纯氮100 kg·hm-2(N3)]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耗水量、产量及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200 kg·hm-2施氮水平下,与翻耕和旋耕相比,深松耕与免耕能显著提高玉米花后土壤贮水量和含水量,同时,两个处理的水氮协同利用较好,其在降低耗水12.8%~20.6%的条件下,产量增加11.5%~16.2%,致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8.7%~31.9%,300 kg·hm-2施氮水平未起到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反而降低氮肥偏生产力.因此,200 kg·hm-2施氮水平和免耕或深松耕是该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稳产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施氮水平和耕作措施.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