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和质控 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水平

China Medical News(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等多种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我国脑卒中总数的69.6%~70.8%。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早期治疗的主要方案,但是对于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把握治疗的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早晚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窄,及时评估病情和快速诊断至关重要,医院应建立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尽可能优先处理和收治脑卒中患者。目前多国指南倡导从急诊就诊到开始溶栓应争取在60 min内完成,有条件的应尽量缩短进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 time, DNT)。《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也推荐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 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有条件的应尽量缩短DNT。绿色通道是指急诊急症、重症或危重患者在送到医院后在就诊、检查、治疗以及办手续等相关环节上进行一套安全、快捷、规范的急救服务,体现了时间紧、抢救重和管理要求严格的特点,包括了医院的多个相关科室,是多学科合作的一种救治模式,也是保证危重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本文结合案例,针对医患双方的争议要点进行分析,建议医院加强绿色通道的建设和质控,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水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