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人群艾滋病疫情及相关行为变化分析

Journal of Medical Pest Control(2021)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疫情及相关行为变化情况,为加强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分析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人群艾滋病疫情特征;利用学生哨点监测数据分析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20年广州市共新报告学生艾滋病病例638例,学生病例报告数呈增长趋势(APC=17.80,P<0.05);男性98.43%;平均年龄(20.45 ±2.6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83.70%;检测咨询的病例52.35%;性途径传播99.06%,其中同性传播83.86%;未婚98.28%;HIV占比逐年升高(x2趋势 =7.357,P<0.01).哨点监测在2014-2016年检出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20%、0.12%和0.09%;2017和2020年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5%和0.12%.性行为发生率13.57%,第一次性行为平均年龄(19.85±1.96)岁,性行为年龄有提前趋势(x2趋势=62.168,P<0.01).接受防艾宣传服务的比例、参与防艾宣传服务的比例、与固定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接受HIV检测的比例均有升高趋势(x2趋势=7.532、10.327、8.375、26.659,P<0.01).相对未接受干预服务的学生,接受干预服务的学生主动参与干预服务的比例、接受HIV检测的比例均有升高趋势(x2=145.667、5.99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生性行为、低年级、广东省户籍、曾参与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的学生接受HIV检测率更高(P<0.01).结论 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接受防艾宣传服务、参与防艾宣传服务、与固定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和接受HIV检测等相关安全行为有逐年增长趋势,提示接受干预服务可以促进学生接受HIV检测和使用安全套等安全行为.疫情快速增长趋势得到遏制,进入平稳状态.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