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钟基因的胃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包博文, 卢文卿,车晓芳, 佟笛,金悦,郑雪莹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2021)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钟基因,建立基于生物钟基因的胃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下载NCBI中GSE62254数据集,筛选出298例胃癌患者样本.分析不同生物钟基因表达水平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差异,筛选影响胃癌患者OS的关键生物钟基因,分析关键生物钟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关键生物钟基因及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腹膜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中筛选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胃癌预后风险(RS)评估模型,绘制RS评分预测胃癌预后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最大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生物种基因CLOCK、PER1、PER3、CRY2、NPAS2、RORA高表达的胃癌患者较低表达者OS更短,TIMELESS高表达的胃癌患者较低表达者OS更长(P均<0.05).在生物钟基因中,PER1、CRY2和RORA是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ER1高表达与低龄、浸润深度较深、TNM分期较晚、腹膜转移有关,CRY2高表达与浸润深度较深、TNM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有关,RORA高表达与低龄、浸润深度较深、TNM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腹膜转移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腹膜转移和PER1高表达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根据公式RS=0.692×淋巴结转移+0.747×远端转移+1.013×腹膜转移+0.638×PER1表达建立胃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RS评分预测胃癌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敏感度为0.642、特异度为0.899.结论 生物钟基因PER1、CRY2、RORA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基于PER1联合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腹膜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建立的胃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能.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