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对手术指标的影响及并发直肠阴道瘘相关因素分析

Hebei Medicine(2021)

引用 3|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对手术指标的影响及并发直肠阴道瘘(RVF)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37例及接受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32例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开腹组行常规开腹直肠癌前切除术,腹腔镜组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近端切除长度、肠管远端切除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再统计腹腔镜组住院期间RVF发生情况,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分为RVF组与非RVF组,对比RVF组与非RVF组基础资料信息差异,并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以是否发生RVF作为因变量(Y,是=1),以是否绝经、肿瘤距肛缘距离、Duke's分期、吻合方式、是否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为自变量,明确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后发生RVF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肠管近端切除长度、肠管远端切除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期间13例发生RVF,发生率为9.49%,将发生RVF的患者设为RVF组(n=13),未发生RVF者设为非RVF组(n=124).两组BMI、居住地区、病理类型、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F组≥60岁、绝经、肿瘤距肛缘距离≤6cm、Duke's分期C期、双吻合、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占比显著多于非R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60岁、绝经、肿瘤距肛缘距离≤6cm、Duke's分期C期、双吻合、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后发生RVF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治疗,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够减少术中出血,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后发生RVF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师应当予以密切关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