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对内皮细胞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2021)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建立缺氧诱导内皮细胞的内皮-间质转化(EndoMT)模型,探讨吡非尼酮(PFD)在视网膜下纤维瘢痕形成过程中的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鉴定后取4~7代用于实验.CoCl2诱导细胞缺氧建立纤维化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筛选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oCl2(200μmol/L)模型组、CoCl2+低浓度(0.3mg/mL)PFD组、CoCl2+高浓度(0.6mg/mL)PFD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D31、VE-cadherin、α-SMA、FSP1、p-p38和p38的蛋白表达水平.CD31/α-SMA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蛋白表达的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q-PCR法检测TGF-β1、SNAI1 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CoCl2模型组相比,PFD能明显提高缺氧细胞的增殖率,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均P<0.05);PFD组细胞标志蛋白CD31、VE-cadherin表达增加,α-SMA、FSP1表达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FD可明显抑制α-SMA和增加CD31的蛋白表达(P<0.05).内皮细胞EndoMT过程中,p38总蛋白表达不变(P>0.05),但p-p38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TGF-β1和SNAI mRNA转录水平增高的现象可明显被PFD抑制(均P<0.05).高低浓度PFD组上述各现象无明显差异.结论:PFD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纤维化的发生,TGF-β/p38 MAPK通路可能是PFD调控EndoMT过程的机制之一,为视网膜下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endothelial-mesenchymal cells,pirfenidon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