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不同类型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2021)

引用 2|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所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分为ICM组59例和DCM组6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12个月后的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肌酐(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钾离子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的NT-proBNP、Cr、ALT、AST和血清钾离子浓度等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的NT-proBNP、LVEDD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DCM组,LVEDD水平明显低于D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6MWT明显延长,mlHFQ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CM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6MWT明显长于DC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8%(3/59),DCM组为6.15%(4/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DCM和ICM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抑制心室重塑;沙库巴曲缬沙坦对ICM所致心力衰竭的改善效果优于DCM所致心力衰竭.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