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导线起搏器单中心临床应用的长期随访结果和3.0 T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2021)

引用 1|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了解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估术后行3.0 T磁共振成像(MRI)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15年2月至3月和2018年7月至11月在阜外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 TPS)的患者,分别在出院前,植入后1、3、12、24、36、48、60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起搏电学参数和不良事件;部分患者术后3个月接受3.0 T MRI扫描并定期随访。结果:共入选患者20例,年龄(64.0±11.1)岁,男12例(12/20,60%)。19例患者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手术成功率为95.0%(19/20);术中电学参数均在理想范围内:起搏阈值为(0.52±0.18)V/0.24 ms,导线阻抗为(839.0±234.6)Ω,R波感知为(10.4±4.0)mV,围术期无严重不良事件。5例患者术后3个月接受了3.0 T心脏或头颅MRI扫描,并随访至扫描后21个月,电学参数均稳定。平均随访(33.0±15.6)个月,其中4例患者完成术后60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导线阻抗、起搏阈值、R波感知等电学参数均稳定,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51个月因恶性肿瘤死亡。结论:无导线起搏器(Micra TP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术后进行3.0 T MRI扫描是安全的。无导线起搏器为单腔起搏器适应证患者提供了新选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更多
关键词
Pacemaker, artifici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afet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