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sr标记浅析云南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种群遗传特征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2021)

引用 2|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云南省不同地理来源的埃及伊蚊自然种群遗传结构,探究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特征与联系.方法 捕获景洪、勐腊、勐海、耿马、瑞丽的埃及伊蚊,提取DNA并采用12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片段,分析5个埃及伊蚊自然种群的遗传相关指标.结果 在5个采集点共采集234个有伊蚊幼虫的容器,采集埃及伊蚊603只,随机选取149只提取DNA,进行扩增分析.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Na、Ne、H.、He、PIC分别为18、4.653、0.711、0.728、0.778,12个微卫星位点的PIC指数均>0.25,高度多态.每个种群的平均Na、Ne、Ho、He、PIC分别为7.750~10.583、3.606~5.309、0.661~0.741、0.629~0.774、0.588~0.750.12个微卫星位点的Fst,Fis,Nm的平均值分别为0.078、0.028、3.321.5个自然种群埃及伊蚊的成对指数Fast为0.057~0.148,各种群间遗传分化和地理距离未发现显著相关,Nei's标准遗传距离在0.162~0.527之间,对应的遗传相似度在0.590~0.850之间.结论 云南省埃及伊蚊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