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的诊断与干预效果

Maternal &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2021)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对32例18 ~24月龄高危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进行诊断分析,总结ASD诊断及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18 ~24月龄儿童,使用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修订版(M-CHAT)获得筛查阳性病例32例,由专业医师进行行为观察及问诊,并依据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确定17例确诊病例及15例疑似病例,对所有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训练并追踪随访.采用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EP-3)及Gesell发育量表在训练前后进行能力评估,训练后使用CARS量表和DSM-V进行再次诊断,对疾病严重程度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32例ASD筛查阳性儿童,干预训练6个月后再次诊断评估,15例疑似病例中有3例确诊为ASD,其余12例儿童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20例ASD确诊患儿中,男童占85.00%,女童占15.00%,平均确诊年龄(21.50±2.14)个月.ASD筛查阳性儿童干预训练后PEP-3及Gesell评估分数均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D确诊患几干预训练后CARS分数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18 ~24月龄常规体检儿童开展ASD早期筛查具有可行性,同时早期干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各能区的能力水平并降低ASD严重程度.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