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Acta Ecologica Sinica(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基于2019年4月、7月和10月的调查数据,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围网拆除后东太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共调查到鱼类4 目10科31 属39种,其中鲤形目鱼类占69.23%.按不同生态类型东太湖鱼类主要为定居性鱼类、中上层鱼类以及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ccropterus)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等.鱼类的种类数、渔获量、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监测月份间均差异显著(P<0.05),均为4月>7月>10月.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鱼类物种多样性处在一般水平.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结果表明,除10月份的1 号点和3号点外,各样方间的相似度在46.75%以上.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也表明,4月和10月的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平均相异性为59.41%.丰度/生物量曲线(ABC)分析表明,东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中度干扰状态.冗余分析(RDA)表明,总磷对主要鱼类变化的解释量为21.0%,是重要的解释因子(蒙特卡罗检验P = 0.036).而总磷、pH、溶解氧等是目前影响东太湖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