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19年四川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2021)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利用1981—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变化对霾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为霾日高发区,年均霾日达53.7 d,其中轻、中、重度霾日数分别为26.9、24.1和2.7 d,川西高原年均霾日数不足1 d.霾日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东部及南部,轻、中、重度霾日高值区分布与霾日基本一致.(2)近39 a盆地霾日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3 d/10 a,霾日数及霾分布范围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霾日数和霾范围呈减小趋势.(3)霾在冬季发生频繁,冬季年均霾日数达24.7 d,且盆地大部地区超过30 d.(4)近39 a盆地共发生持续性霾12782次,自贡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为持续性霾的高发区;盆地共发生区域持续性霾509次,其中<10 d的区域持续性霾发生的次数最多,占比为87.8%.(5)盆地霾天气的主要贡献污染物为PM2.5和PM10.二者排放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开始减少,21世纪1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21世纪10年代前盆地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污染物的排放与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霾事件出现频率较高.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治理,在21世纪10年代,盆地区域污染物排放减少,区域升温率减小,相对湿度显著升高,霾出现频率有所降低.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