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栅格的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21)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适宜的人居人文环境提出了切实要求.运用GIS技术,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交通矢量、兴趣点(POI)、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以500 m×500 m栅格为基础单元,选取经济水平、交通通达、历史文化、公共服务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36、0.27、0.17、0.20),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2017年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结果 表明:①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介于0.83~87.10之间,划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及临界适宜区5种类型区,以中度适宜区面积最大,占全省总面积68.72%,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总面积的1.24%,整体呈现"多核心"、"条带式"空间分异格局;②交通通达和公共服务是造成全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其指数均值在中度适宜区皆达到了94.18,且贡献率均值在各类型区均在34.00%以上;历史文化对较高及临界适宜区影响明显,贡献率均值分别为10.51%和11.93%;经济水平对高度适宜区的作用最显著,其贡献率均值高达22.02%;③全省近90.86%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43.00~66.00之间,属于中度至较高适宜区的范围,人居环境人文质量与人口分布较为匹配.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人文本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