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两汉族群体的19个STR基因座的特征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2021)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获得南方汉族群体的基因多态性信息,分析16个东亚各人群的族源关系.方法 2018年3~7月收集贵州省和江西省汉族群体中健康且无亲缘关系的720份个体血液样本,其中贵州省407份,江西省313份.使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试剂盒扩增检测样本,获得法医学参数;通过文献获取湖北汉族,湖南汉族,四川汉族,重庆汉族,贵州布依族、侗族和苗族,云南白族、彝族、哈尼族和纳西族,广西壮族以及日本和韩国共14个人群的法医学参数,采用Arlequinv3.5遗传软件计算16个东亚人群(本研究的贵州汉族、江西汉族以及文献获得的14个人群)之间的相对遗传距离(Fst),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多维尺度分析(MDS)和主成分分析(PCA),MEGA6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 在贵州汉族人群中,累积个人识别率为1-3.3080×10-23,累积非父排除率为1-3.1792×10-8.在江西汉族人群中,累积个人识别率为1-5.4721×10-23,累积非父排除率为1-1.6544×10-8.少数民族(贵州布依族、贵州侗族、贵州苗族、广西壮族、云南哈尼族和云南纳西族)与汉族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距离.日本人群与汉族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韩国人群与汉族群体具有较近的遗传距离.进化树结果表明贵州汉族、江西汉族群体与其他汉族群体聚集在一起,未见明显区别.结论 14个基因座在贵州、广西人群中遗传多态性较好,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日本与汉族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而汉族人群内部遗传差异不明显.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