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2021)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等级暴力风险下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石河子市绿洲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并对其进行为期3 d的暴力风险评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组( n=78)、中风险组( n=51)和高风险组( n=29),各组患者在3 d内完成听觉P300的检测,并观察1周内患者是否发生暴力攻击行为。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暴力风险分组P300的变化,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三组患者的P300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4.71, P=0.10),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67, P<0.01)。两两比较发现,与低风险组[(12.14±9.19) μV]比较,中风险组[(8.25±7.13) μV]和高风险组[(6.71±4.97)μV]患者的P300波幅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4,-5.45,均 P<0.05)。高风险组与中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3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31, P>0.05)。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未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相比,其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30,9.78,均 P<0.01)。BVC等级高(与高风险组相比,低风险组: OR=0.03,95% CI:0.00~0.35;中风险组: OR=0.09,95% CI:0.01~0.62)、P300潜伏期( OR=1.30,95% CI:1.13~1.48)延长和波幅降低( OR=0.50,95% CI:0.36~0.70)、有被害妄想( OR=0.12,95% CI:0.02~0.76)是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可以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风险的可靠性神经电生理指标,对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更多
关键词
P300,Schizophrenia,Violent behavior,Latency,Amplitud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