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区分不同病原菌引起血流感染的价值

Journal of Modern Laboratory Medicine(2017)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区分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及鉴别诊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培养污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0例同时送检血培养和血常规检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培养结果阴性356例,血培养结果阳性144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将血培养阳性组分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组、革兰氏阳性细菌组、真菌组、CNS污染组以及混合菌感染组.收集血培养结果和计算NLR,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细菌N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LR区分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的可能.结果 ①NLR在血培养阴性组、血培养阳性组、CNS血流感染组和血培养污染组分别为6.12,13.15,10.11和6.24.血培养阴性与阳性组和CNS血流感染组与血培养污染组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NLR在革兰氏阴性菌组、革兰氏阳性菌组以及真菌组分别为15.33,11.63和10.58.革兰氏阴性菌组与革兰氏阳性菌组分别与真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区分革兰氏阴性菌组与革兰氏阳性菌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LR区分血培养阴性与阳性、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CNS血流感染与血培养污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60,0.7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45,7.50,8.10.结论 NLR对预判血流感染及鉴别诊断CNS引起的血流感染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