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21)

引用 2|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了 2002-2016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2002-2016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0.58上升至2016年的0.80;②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心整体呈"西南-东北-西北"的变化格局,移动距离和速度逐渐缩小.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中国中东部地区,转角呈"缩小-增大-再缩小"的趋势,由偏东北-偏西南方向向正北-正南方向不断偏移,在偏东北-偏西南方向的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在偏东南-偏西北方向的空间分布趋于极化;③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逐渐减弱,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于江苏、上海等华东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区;④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金融发展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对外开放、产业集聚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正向影响因素,信息化水平阻碍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