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分布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21)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微地形可以改变滨海盐碱地水盐分布格局和植物生长,实现滨海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滨海盐碱坡地为对象,利用样线法对不同高程下土壤水盐和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植物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高程显著改变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电导率及pH.随高程的增加,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和pH呈降低趋势,而表层土壤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土壤盐分的剖面分布呈"表聚"现象,土壤水分分布则呈现"底聚"现象.盐碱坡地以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优势种,两者的单株地上生物量都与土壤电导率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随着高程的增加,植物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呈降低趋势,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土壤含水量和pH的协同影响可以解释根冠比68%的变化.基于微地形的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和高效利用模式突破了盐碱地利用的传统思维,有助于实现滨海盐碱地的高效综合利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