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陕北靖边庙梁遗址浮选结果与分析

Quaternary Sciences(2022)

引用 1|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庙梁遗址是陕北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其出土遗存开启的龙山时代后期"双鋬鬲陶器体系"被认为是石峁文化的重要源头.在发掘过程中对房址、灰坑、灶址等遗迹共采得土样32份,共计143.5 L,其中包括仰韶晚期的样品14份,共67 L;龙山时期的样品18份,共76.5 L.通过对庙梁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发现了23个种属的植物种子,包括粟、黍两种农作物,以及胡枝子属、草木犀、藜属、虫实属、猪毛菜属、狗尾草、野燕麦、大麻、酸枣等其他植物种子,共计35913粒.浮选结果显示,庙梁先民发展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其中粟的地位较高,这一结构从仰韶晚期到龙山时期没有改变.豆科植物的高出土概率表明庙梁周边的植被条件适宜发展牧业.结合动物考古的研究结果,庙梁先民在仰韶晚期以农业为主;进入龙山时期后,以牛、羊的传入为契机,牧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这种农牧兼营的情况与木柱柱梁等遗址比较相似.这一时期生计策略的变化,可能是当时人类面临气候波动时的对策之一.房址F4内柱洞D2出土植物遗存十分特殊,反映出房址F4与粮食加工或消费有关.D2本身可能是一个先于房址废弃的柱洞,也可能是一类少见的地臼,结合民族学材料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庙梁遗址出土了27530粒藜属种子,有可能是人为收集利用的结果.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