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间座壳菌Diaporthe actinidiae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侵染过程

Mycosystema(2022)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果实软腐病是猕猴桃贮藏期间最严重的真菌病害,猕猴桃间座壳Diaporthe actinidiae是该病检出率最高且致病力最强的病原菌.该病菌从花前期开始侵染,至果实贮藏期才表现症状,侵染至发病周期较长,可借助荧光标记对其侵染过程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的技术,运用携带GFP及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双元载体pCAMBgfp对D.actinidiae菌株进行遗传转化.首先,对转化子进行潮霉素及绿色荧光筛选,随后进行菌落的生物学特征观察、荧光稳定性验证及致病力检测,最终得到3株菌丝形态、生长速度及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一致的稳定荧光菌株.将KFDA-17转化子接种于贮藏期猕猴桃果实'金梅',1d后果实出现水渍症状,随后出现软腐症状且逐步加重;发病部分菌丝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可清晰观察侵染进程.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G介导的间座壳菌丝体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且KFDA-17荧光菌株可用于侵染过程研究.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