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不孕患者胎盘部位结节25例临床病理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2022)

引用 0|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s or plaque,PSNP)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诊治的25例PSNP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组织学形态,应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HCG、hPL、CK(AE1/AE3)、PLAP、α-inhibin、CD10、p63、Ki-67、CD138(5例)的表达.结果 患者年龄29~43岁,平均(33.9±4.2)岁,1/3患者有2次及以上妊娠史,诊断PSNP时距上次妊娠时间间隔6个月~8年,平均(2.3±1.9)年,25例患者均因继发性不孕行宫腔镜检查或手术时发现.大体PSNP多呈膜样结构,未见明确结节;镜下PSNP在子宫内膜组织及变性坏死的绒毛间有多个致密的、嗜酸性玻璃样物质组成的边界清楚的卵圆形结节,结节内为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免疫表型:CK(AE1/AE3)、CD10、α-inhibin阳性,CD138(PSNP处)阳性,部分病例PLAP、p63局灶阳性,hPL微弱且局限性阳性,HCG阴性,Ki-67增殖指数<3%.结论 PSNP是源于绒毛膜中间型滋养细胞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对继发性不孕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必要的,但需与退变的蜕膜组织、滋养细胞肿瘤等鉴别.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