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构造对煤层气的控藏机理与控产模式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22)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煤层气单井产量差异性强,实际开发效果与预期差距较大.分析微构造对煤储层地质条件和对煤层气开发生产的影响,剖析不同微构造部位压裂改造效果、压降漏斗形态、煤粉产出、气水动态对地质-工程因素的响应,讨论"动态气藏"形成及微构造控藏机理,明确了微构造的控产特征.研究表明:微构造、煤层气地质条件与开发动态特征的耦合作用,造就了不同微构造部位产气效果的明显差异.在长期开发过程中,不断解吸的煤层气顺着优势降压方向运移汇聚至微构造高部位形成"动态气藏".与常规天然气圈闭控藏机理不同,"动态气藏"是开发生产过程中气水分异和运移聚集形成的新生气藏,这一机理得到生产实践验证.正是受控于这一机理,即使浅埋藏泄压区或背斜轴部煤层含气量不高,但若处于微构造高部位也可能获得高产.因此,相比其他地质因素,微构造对开发过程的影响更为重要.煤储层流场(气场和水场)在不同解吸阶段的变化规律与微构造形态有关:在浅埋藏和正向微构造条件下,煤储层将优先解吸产气;在正向构造背景的负向微构造、独立负向构造、地下水径流区、断层及陷落柱附近、开放性围岩或压裂连通高含水层的井,其产水量较大;在正向构造背景的负向微构造部位,煤层气井可为周边井做贡献且后期高产,形成高产水高产气型井;在独立向斜部位,煤层气井可为周边井做贡献,形成高产水低产气型井;其他4种地质条件下的井为"无效排水"的高产水低产气型井.据此,划分出6类煤层气井,其中5类井与微构造密切相关.在正向微构造与斜坡,以高稳产和缓慢递减A型井为主;产量突停B型井起源于煤粉卡泵,主要分布在构造陡变部位;在负向构造部位,以持续高产水低产气D型井为主;在采空区、断层附近,以间断产气E型井为主.该成果改变了背斜轴部原位贫气等传统认识,有助于提高煤层气甜点评价和井位布署准确性,为预测未开发区相似地质条件煤层气井产能及开发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