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底泥垂向构成类型及底泥-水界面组成物质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2022)

引用 5|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针对太湖中底泥-水界面上物质的状态、性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问题,本文通过对太湖8个湖区39个采样点的现场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太湖底泥状态和垂向上的构成、不同区域底泥-水界面物质的差异及底泥与磷释放和湖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底泥-水界面上存在3种物质:粉质硬黏土、淤泥质粉土和悬浊水层.粉质硬黏土(硬底板)是太湖形成前的沉积物,全湖普遍存在,并于湖心区等部位直接裸露;淤泥质粉土是太湖湖相历史形成的沉积物,覆盖了约68%的湖底面积而直接与水接触;悬浊水层在近些年输入颗粒物比较多的区域出现.太湖底泥的垂向存在4种结构,其中Ⅰ型、Ⅱ型结构对水的影响比较小,Ⅲ型、Ⅳ型是易于释放的结构,是磷释放的潜在风险类型.本次调查发现的悬浊水层中有机质和总磷的含量很高,出现位置与湖泛发生区吻合,是对太湖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物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