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成骨性退变间盘组织学改变及局部骨化灶的潜在形成机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2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病变椎间盘周围成骨性退变可加重神经压迫,增加手术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临床颈椎成骨性退变患者间盘组织学的改变及潜在成骨机制鲜有报道.目的:对颈椎成骨性退变患者病变椎间盘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初步探索局部骨化灶潜在形成机制.方法:临床筛选颈椎病手术治疗患者,术中收集手术节段病变椎间盘组织,根据术前颈椎X射线片及CT检测将所有椎间盘样本分为成骨组和非成骨组.对两组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比较椎间盘组织学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进行半定量检测比较两组椎间盘及骨赘样本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下游p-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结论:①椎间盘样本可明确区分外层纤维环、内层纤维环及髓核,骨化样本中均可明确观察到成熟的骨小梁及骨髓腔;②组织学上,成骨组椎间盘内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非成骨组(P<0.05);但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显著低于非成骨组(P<0.05);③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3在所有椎间盘及骨赘组织中均可见;④成骨组转化生长因子β1、p-Smad2及p-Smad3在局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成骨组(P<0.05);⑤结果显示,与非成骨性退变相比,颈椎成骨性退变患者的椎间盘组织退变更为严重;局部微环境中更高含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成骨性退变或具有促进作用,而下游活化的p-Smad2/3对成骨的作用存在差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