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NET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ESD治疗并病理确诊的Ⅰ型GNETs患者,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门诊及电话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61例Ⅰ型GNETs病例,总病灶数143个,多发病灶2~5个36例(59.0%),病灶≥6个5例(8.2%).病灶分布在胃体128个(89.5%),胃底10个(7.0%),胃窦5个(3.5%).所有病变均为整块切除(100%),病灶直径平均为7.9 mm(4~30 mm),115个病灶(80.4%)直径<10 mm,病灶直径>20 mm 4例(2.8%).ESD平均手术时间为19 min(10~60 min),全组病例未出现术中和术后穿孔、出血等并发症.ESD术后病理显示G1级99个(69.2%)病灶,G2级44个(30.8%)病灶.2例病灶垂直切缘阳性,完整切除率98.6%(141/143),1例切缘阳性患者追加补救性外科手术.术后中位随访38.3个月(10~93个月),1例患者意外死亡,死因与GNETs无关.随访中无患者出现原位复发.10例患者ESD术后异位再发,再发率为16.4%(10/61),中位再发时间为12.8个月.再发病例中,有6例G1级和1例G2级患者再次接受ESD治疗;2例G1级患者拒绝再次手术,密切随访;1例G2级患者发现复发后意外死亡.5例患者病灶数目≥6个,其中4例G1级,1例G2级,ESD术后均密切随访,异位再发率40.0%(2/5).4例患者病灶直径>20 mm,其中1例G2级病例为前述因切缘阳性追加补救性外科手术;其余3例术后病理评估为1例G1级,2例G2级,水平切缘和垂直切缘均阴性、无脉管侵犯,随访无原位复发或异位再发.结论 ESD是Ⅰ型GNETs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