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节最大径建立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

代王朔,郝月琴, 常金,唐华平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2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以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最大径8mm为界分层,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我国人群的新型SPN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手术治疗的SPN病例601例的临床资料与CT影像学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1例)、B组(100例),A组病例以最大径8mm为界分为≤8mm部分及>8mm部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PN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将B组病例代入验证,与认可度较高的Mayo模型及北大模型对比分析其性能.结果 筛选出最大径≤8mm的病例,吸烟史、边缘是否光滑、有无毛刺、钙化灶及血管集束征是SPN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最大径>8mm的病例,吸烟史、肿瘤史及密度,边缘是否光滑,有无分叶、钙化、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支气管充气征是SPN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了预测模型.将B组资料代入模型中,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本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4±0.044,优于Mayo模型,差异有显著性;优于北大模型,但差异无显著性.当截断点T取0.683时,本模型检验SPN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2.2%(51/62),特异性为71.1%(27/38),阳性预测值为80.9%(51/63),阴性预测值为73.0%(27/37).结论 本模型对于SPN良恶性的预测有着良好的性能,可协助临床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管理.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