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典型草原打草对植被表型差异分析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2022)

引用 1|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打草是畜牧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牧草的表型特征,并且对地表温湿度、地表反射率甚至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北部的典型草原打草场为试验区,采用无人机(UAV)载Cubert S185高光谱成像仪、ASD(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地物光谱仪等设备,采集了打草场打草前后的牧草高光谱数据及地面样方生物量,分析了已打草和未打草区域植被表型特征差异.从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来看,未打草区域植被反射率和离散程度均高于已打草区,地面光谱仪和无人机高光谱影像上的表现结果一致.从窄波段植被指数特征来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SRI)和Voglemann红边指数(VOGI)等指数在2个区域均表现正常,且打草区的值高于未打草区,其中,VOGI指数差异最明显.未打草区域和已打草区域地上生物量与实际产草量存在一定差异.从分析结果来看,打草前后草场植被表型差异明显,原因主要有2个,其一,与典型草原主要优势种(针茅Stipa capillata L.)的形态特征有关;其二,由于打草后植物的绿色根系会留在地上,所以打草和采集地上生物量不同.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