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小细胞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分析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adiology(2022)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骨小细胞恶性肿瘤(SCMT)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选取经病理证实的骨SCMT病人75例,其中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NHL)25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50.0±18.3)岁],骨的浆细胞瘤(PB)37例[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1±12.4)岁]、尤文肉瘤(ES)13例[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17.1±6.7)岁].分析3种肿瘤病人临床资料、病灶X线摄影或CT特征及MRI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3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征分布.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骨质破坏类型、骨皮质破坏类型、膨胀性改变和残留骨嵴、病灶周围水肿、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NHL组及PB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均高于ES组,3组男性均多于女性.3组X线及CT特征中,PB组中骨质破坏、骨皮质破坏、膨胀性改变及病变内残留骨嵴征象的占比均高于其余2组;其中PB组病人均可见骨质破坏和骨皮质破坏(100%),且骨质破坏多呈溶骨性改变(90.6%),并以骨皮质缺损多见(84.4%).3组MRI特征中,ES组出现病灶周围水肿、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的占比均最高,其次为MNH组和PB组.ES组出现软组织肿块的占比高达100%,MNHL组和PB组中出现骨膜反应者仅占5.6%和4.8%.3组发生部位、T2WI信号特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结合病人的年龄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鉴别骨SCMT.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