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温度观测的南海东北部陆坡-深海盆底层湍流混合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2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南海是存在强湍流混合的边缘海之一,但前人对南海湍流混合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中上层,对底层则鲜有关注.本文基于高分辨率温度传感器于2019年5月在南海东北部22个站位海底上方0.5m处持续观测4.4d的温度数据,分析了2216~3200m深度范围内底层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地形粗糙度和内潮对底层湍流混合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各站位底层海水的温度变化量级约为10–4~10–3℃;温度变化趋势与正压潮变化趋势不同,温度能谱显示多数站位在全日和半日频带区间出现谱峰,温度变化更多地受斜压潮影响,全日、半日内潮起主要调制作用.陆坡-深海盆过渡区及深海盆底层的湍动能耗散率量级为10–10~10–9m2·s–3,涡扩散系数量级为10–4~10–3m2·s–1.观测数据未能显示底层湍流混合与地形粗糙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底层湍流混合的空间分布与过去观测到的南海北部深海盆内潮的南北不对称性分布一致.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