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法求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分析 ——以山西地震带3次中小地震为例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2)

引用 0|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以近年来发生在山西地震带的3次代表性中小地震为例,基于P波初动、P波初动联合P/SV/SH振幅比、CAP波形反演与矩张量反演等多种方法,通过逐步增加参与计算的台站个数及选用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全面展示了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过程与结果,并分析验证了不同数据类型、数据量及求解方法对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影响与约束.结果显示:1)基于P波初动获得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至少需要8个以上初动清晰、对震中包裹性较好的P波初动数据;2)对于震级较小、台站记录不足的地震,增加振幅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结果的约束,但过多增加振幅比的同时,往往会显著增加矛盾比,而对结果的约束不明显;3)对于ML 3.2这一级别的显著地震,CAP方法通常可以给出稳定且信度高的结果,但对于震级更大的中等地震,矩张量方法和CAP方法均可作为获得可靠震源机制解的理想选择.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first motion of p-wave,amplitude ratio,cap,moment tensor invers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