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组成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2021)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肠道内微生物丰富多样,年龄、生存环境等是影响大熊猫肠道菌群组成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的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组成及多样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国内74只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进行同步测序.结果 显示,大熊猫肠道中的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主要为Proteobacteria (61.95%)和Firmicutes (29.08%),在属分类水平上主要为Escherichia (24.92%)、Pseudomonas (21.60%)、Streptococcus(9.33%)、Clostridium (9.58%)和Sphingobacterium (6.74%)等.大熊猫在适应不同圈舍单位的过程中,肠道核心菌群Escherichia、Pseudomonas、Streptococcus和Clostridium会得以保留但丰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会产生新的特有菌群.不同地区亚成年大熊猫菌群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Beta多样性(保定和广州)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地区(核桃坪和上海)成年大熊猫菌群Alpha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Bet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同种竹子的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菌群结构相似.总体而言,地理环境不同可影响圈养成年大熊猫肠道细菌菌群,饲喂不同种类的竹子是导致不同地区圈养大熊猫肠道细菌菌群差异的因素之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