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HPLC测定川乌炮制过程中6个乌头类生物碱动态变化及其毒性分析

BI Jian-li, CHEN Ting,JIN Wen-fang, XU Sheng,QU Zeng-yi, RAO Meng-fan, CAI Xing, WANG Qi,FAN Bao-lei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21)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进一步优化固相微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结合测定川乌炮制品中6个乌头类生物碱的方法.进行口服制川乌炮制品提取物后肺和肾的病理切片分析,确定川乌炮制的最适方法和时间.方法:采用强阳离子吸附树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对川乌炮制品进行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0.01 mol· L-1甲酸铵水溶液(甲酸0.1%)-乙腈(32%四氢呋喃),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235 nm.HE染色观察大鼠口服川乌炮制品提取物后肺、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6个乌头类生物碱在优化条件下均可有效分离,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分别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8.1%~104.0%之间,RSD均<5.O%.川乌炮制时采用蒸制法,在7h时,单酯型生物碱总量达到最大.HE染色观察大鼠口服川乌炮制品提取物后肺、肾组织的形态产生变化.肺泡间质水肿导致弥漫性变化,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肾小球体积增大,球内细胞核相对减少,肾小球与肾小囊间距变小,管腔之间无空隙,且管腔变大.结论:本实验采用强阳离子交换树脂MCX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测定川乌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动态变化,确定川乌最适炮制方法为蒸制法,时间为7h,方法操作简便,时间短,测定结果准确,可为控制川乌中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提供科学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