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大鼠原发性早泄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Journal of Modern Urology(2022)

引用 0|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根据射精潜伏期(EL)建立原发性早泄大鼠模型,并与根据射精频率(EF)建立模型的方法做对比,探究其可行性.方法 用雄性Wistar大鼠84只,同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雌鼠去势后在交配实验前用激素诱导发情,雌雄大鼠1∶1合笼1 h,观察记录大鼠性行为学参数:骑跨潜伏期(ML)、插入潜伏期(IL)、射精潜伏期(EL)、骑跨频率(MF)、插入频率(IF)、射精频率(EF)、射精后间隔(PEI)以及插入比例(IR).分析发现EL和EF均呈正态分布N(μ,σ2).根据EF分布规律及10%原则,将大鼠分为快速射精组(EF<3),正常射精组(3≤EF≤5)及迟缓射精组(EF>5);根据EL的分布规律,将大鼠同样分为快速射精组(EL<μ-a),正常射精组(μ-σ≤EL≤μ+σ)及迟缓射精组(EL>μ+σ).结果 最终筛选出54只大鼠.两种建模方法都显示:3组大鼠(快速射精、正常射精及迟缓射精组)的EL明显递增,EF明显递减,而MF、ML、IL以及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根据EL建模的方法能显示出PEI和IF的差异性(P<0.05),而用EF建模的方法未能显示出此差异(P>0.05).结论 根据EL建立原发性早泄大鼠模型可以筛选出快速射精的大鼠,且与根据EF建模的方式相比能显示出更多的差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